嗨~最近的你好嗎?距離上一封信竟然已經過了一個半月,時間過得好快,轉眼2025年下半年已經開展,此刻的你與上半年有哪些微小的變化呢?
而現在的我在房間裡,緩緩點起聖木,裊裊生煙,小口敏著溫潤的咖啡,房裡氣味是木頭的辛與咖啡的潤,甘甜中微微帶點森林的鮮澀,悠悠湧進每一口鼻息,緩緩吐吶出沈穩,這樣的味道,讓我感覺到安定。
前段時間去了一趟雪山,算一算,我走入山裡也要5年多了,說長不長、說短也不短,只慶幸自己仍持續在走,續有探索熱情的初心,也保持健康的身體。
而來來回回竟然也去了雪山4~5次,每次還都是雪主東,沒在北稜角等日落、雪北童話小木屋、翠池的日照金陽,莫名其妙一如繼往就是雪主東,我想你看到這應該覺得詫異,畢竟武陵農場路途遙遙,還付了這麼多次160門票(笑)
我想是這些地方緣分還沒到,我期盼著但不強求。
因為雖然都走同樣的路線也總有不同的洞見。
像是這棵快到七卡前彎曲的樹,我想有去過的人都有印象它曲折環繞的生命力,每一次我總是讚嘆。但這次也是我第一次「走過去然後回望」,才發現正後方那棵樹,同樣邊坡崖壁、大石阻礙,卻發展成截然不同的樹抱大石生命姿態。
就像面對課題挑戰,有人選擇坦蕩直面,再用溫柔接受、進而轉化。有人則是選擇繞過但不逃避,願意曲折自己而長出新能量。
兩者間沒有好壞、沒有框架標準,都能穩穩扎根,穩健向上生長。
大自然總給我很多啟發。
快到369時是看品田橫斷最好的視野,這裡有棵玉山圓柏,我看到它總有:「恩~我回來雪山了,像是回到家那種熟悉感。」
幾年前跟好友一起來看雪,上下山我們三個都在這棵樹前大休息好久,曬著太陽看著樹與山,交換彼此的能量,跟朋友在這深深的擁抱好久,也抱著樹,感謝我們能一起上山,畢竟每一個當下選擇在一起,看起來隨意、隨心而至,但彼此間都安排調整很多現實的不容易。
這又是更久以前的照片了,同一座山不同時期,山有點像卻又完全不像,我的面貌也改變了一些,這趟去雪山看見高繞的路平坦了,369山屋整個拆光但也還沒蓋新的,黑森林前面那些森林大火燒黑的樹減少很多,以前的我怨人的自私傷害森林,但森林則無怨悔的包容這些殘敗轉換成新生。
而這兩年多雨地震,一入黑森林也看到倒木增加了,黑森林反而不如往昔的生機勃勃。
忍不住唉呀一聲……..因為我曾那麼熟悉的雪山,卻也有些枝微末節悄無聲息地改變了。
對這些細小的陌生,我升起不安。
我的不安來自於,明明曾經這麼熟悉、親密、親切,但時間總像一把乾脆的筆,無聲無息果斷果決的畫出差異,我還來不及察覺與準備,猛然一看時,變化已經存在。
就像純淨的白紙上被畫了一條筆直的黑線,一分為二,從此不同。
我感嘆好像活到一定年歲,這種被時間洪流推著走的轉變是必然,理智上是知道要順流,但順流的當下仍好不確定,也有怕被浪潮沖走、淹沒的恐懼。
到底30多歲的你我(或其他各個年齡層),都是如何在這種「變與不變」,站穩自己的腳步呢?
還是大家也都是戒慎惶恐、惴惴不安,邊走邊鼓勵自已持續勇敢呢?
我要長到什麼年歲或智慧,才能自在坦然面對這些生活中的改變呢?
還是人本來就是不喜歡變化,保持穩定、舒適才是我們的出廠設定,要先接受它才有辦法共存?或是哪有那麼複雜,一切先變再說,感嘆、懷舊、感傷總會自行渡化?
雪山陪我一點一滴穿透與嘗試理解自己,很多計畫湧現,我漸漸發現我自己是誰、要去哪裡,儘管有些不確定,但發現我也變了,我不再是過去的我,蛻變出一個新的人,
我沒有過去、不揣測未來,我只有當下,我選擇只有當下。
我也付過超多次160
我也去過雪山四五次,每次看到品田皺摺地形,都會讚嘆不已。在雪東看到此景,都很想跪下來膜拜。